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3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20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47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998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744篇
  1篇
中国医学   2099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祛栓灵胶囊对急性血瘀模型动物兔和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动物ig祛栓灵胶囊7 d后,分别以iv 10%高分子右旋糖酐和sc肾上腺素加冰浴制备兔和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然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兔连续ig祛栓灵胶囊37.5~150 mg/kg 7 d后,可降低高分子右旋糖酐血瘀模型兔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大鼠连续ig祛栓灵胶囊62.5~250 mg/kg 7 d后,同样可降低sc肾上腺素+冷刺激所致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结论祛栓灵胶囊对急性血瘀兔和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方根强  王彦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0):1121-1124
目的 探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d。治疗组口服氢氯噻嗪片12.5 mg/d,其他同对照组。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收缩压变异度(SBPV)、舒张压(DBP)、舒张压变异度(DBPV)、血压晨峰(MBPS)的控制率、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2%、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SBP、SBPV、DBP、DBPV、内皮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BPS控制率为93.75%,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压和血压昼夜变异度,可能与调节内皮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3.
陈秀清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0):1129-1133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5月—2013年11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口服恩替卡韦片1片/次,1次/d,同时口服扶正化瘀胶囊1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同时口服安慰剂1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症状、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Fas表达。结果 治疗组患者乏力、肝区疼痛、厌食、腹胀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纤维化、炎症活动程度、肝功能均明显好转,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周时治疗组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HBV DNA拷贝数和Fas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比同期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止血灵胶囊的止血、缩宫、抗炎、补血等药理作用。方法采用相应的药理学模型研究止血灵胶囊在止血、缩宫、抗炎、补血方面的作用。结果止血灵胶囊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显著增加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活动力;能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及大鼠凝血酶时间;对大鼠血小板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趋势;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抑制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对雌性失血性“血虚”小鼠的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目有一定的提高作用。结论止血灵胶囊具有缩宫、止血、消炎三重功效,并有一定补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鸡骨草胶囊中绿原酸、芍药苷、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0~21 min:327 nm,21 ~ 27min:238 nm,27~40min:230 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036 1~0.902 5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4%,RSD为1.40%(n=6),栀子苷线性范围为0.148 2~5.929 6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8%,RSD为1.14%(n=6),芍药苷线性范围为0.098 9~3.954 8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0%,RSD为0.9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可靠,可有效控制复方鸡骨草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测定舒郁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Hibar C18柱(250mm×4.6mm,5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5∶8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8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浓度在6.2731.35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53%,RSD为1.54%(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舒郁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伤痛康胶囊的制备工艺及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最佳水提工艺,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法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该制剂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小时。制剂按照鉴别方法均可检出。结论:该制备工艺及制剂鉴别方法合理可行,专属性、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腮腺多形性腺瘤包膜特征与安全手术边界,为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选择5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连续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肿瘤包膜情况,对肿瘤包膜内浸润、伪足及卫星结节的深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包膜特征与其术后复发密切相关,肿瘤包膜内浸润、伪足及卫星结节包膜侵袭的最大及平均距离分别为0.846mm、(0.399±0.1501mm,1.692mm、(0.737±0.3651mm.2.369mm、(1.448±0.635)mm;肿瘤包膜不完整、包膜浸润、伪足及卫星结节与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吟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包膜外5mm以上范围为手术安全切除边界.可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9年4月-2010年3月对35例疑有小肠疾病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中发现小肠病变26例(74.3%),包括血管畸形9例,间质瘤1例,息肉2例,小溃疡1例,非特异性炎症11例,寄生虫2例,其中4例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病变.所获取的图像质...  相似文献   
110.
The 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 (NDM-1) gene, bla NDM-1, is an emerging plasmid-borne drug resistance gene, which encodes for exceptionally broad-spectrum β-lactamase, being able to hydrolyze a wide variety of β-lactams, including carbapenems, and was first reported 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from a Swedish patient of Indian origin in 2009. 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among Enterobacteriacae and has geographically exhibited extremely rapid and global spread. In this study, we characterized the bla NDM-1-positive ST38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NDM-1 Dok01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blood of a 54-year-old Japanese inpatient, who had previously visited India), focusing on bacterial surface structures related to virulence. The E. coli culture contained colony variants, which developed a transparent smooth colony and a rough colony on blood agar plates. The smooth colony-forming cells (substrain M1) possessed a surface capsule and were resistant to serum killing, whereas rough colony-forming mutants (substrain B2) lacked a capsule (and a 5.3-kb plasmid) and we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serum killing. Reflecting the surface structural difference, substrain M1 was more flagellated and motile, whereas substrain B2 was less flagellated and apparently possessed straight pili 5 nm wide, which played a role in adherence to human intestinal cells and bacterial autoaggregation. Data suggest that the bla NDM-1-positive ST38 E. coli has emerged in Japan and that it is a capsulated bacterial pathogen with virulence potential in the blood str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